数据追踪与分析
国内疫情最新动态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,截至2023年12月15日24时,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128例,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,本土病例4070例,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853例,其中境外输入186例,本土22667例,无新增死亡病例。
从地区分布来看,广东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54例,位居全国首位;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84例,排名第二;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43例,排名第三,其他新增病例较多的省份包括:四川省(312例)、湖北省(285例)、河南省(264例)、山东省(198例)、河北省(176例)、湖南省(154例)和陕西省(132例)。
重点地区疫情数据分析
北京市疫情情况
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,12月1日至15日,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达到8765例,朝阳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最多,达到2143例,占全市总数的24.5%;海淀区报告1128例,占比12.9%;丰台区报告987例,占比11.3%;通州区报告856例,占比9.8%;西城区报告743例,占比8.5%。
从年龄分布来看,20-39岁年龄段感染人数最多,占总病例数的38.7%;其次是40-59岁年龄段,占29.2%;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8.6%;19岁及以下青少年儿童占13.5%,值得注意的是,老年人重症比例较高,60岁及以上病例中重症占比达到7.3%,远高于其他年龄段。
广东省疫情态势
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显示,12月1日至15日,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达14876例,广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最多,达到6872例,占全省总数的46.2%;深圳市报告4321例,占比29.0%;佛山市报告1254例,占比8.4%;东莞市报告987例,占比6.6%;中山市报告432例,占比2.9%。
从病毒基因测序结果看,广东省本轮疫情主要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,占比达到76.3%;其次是BF.7变异株,占比18.7%;其他变异株占比5.0%,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,目前没有发现新的变异毒株传入。
全国医疗资源使用情况
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,截至12月15日,全国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为68.3%,其中重症床位使用率为54.7%,分地区看,北京市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82.1%,重症床位使用率为67.3%;广东省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为75.6%,重症床位使用率为59.8%;重庆市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为79.3%,重症床位使用率为62.5%。
全国方舱医院床位使用率为43.2%,其中使用率较高的地区包括:北京市(68.7%)、重庆市(65.4%)、广东省(58.9%)、河南省(52.3%)和湖北省(49.8%),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日均接诊量为46.3万人次,较上月同期增长187%。
疫苗接种进展
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截至12月14日,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.7亿剂次,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人数达2.39亿人,覆盖率为90.3%;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.92亿人,占比72.6%,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人数达2773万人,覆盖率为76.6%;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625万人,占比44.9%。
分地区看,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82.3%,位居全国前列;上海市为81.7%,江苏省为79.5%,浙江省为78.9%,广东省为77.3%,相比之下,西部地区部分省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,如西藏自治区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率为58.2%,甘肃省为61.7%,贵州省为63.5%。
疫情防控措施调整
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》(简称"新十条"),各地已陆续调整疫情防控措施:
-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,不再开展落地检
- 除养老院、福利院、医疗机构、托幼机构、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,其他场所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不查验健康码
-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
- 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,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、止咳、抗病毒、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
- 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
专家分析与建议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,根据数学模型测算,预计本轮疫情高峰将在2023年1月中旬左右出现,届时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可能达到峰值,他建议公众做好以下防护措施:
-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,尤其在人员密集场所
- 保持社交距离,减少不必要的聚集
- 注意手卫生,勤洗手、常通风
- 符合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及时接种疫苗
- 做好健康监测,出现症状及时就医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,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有所减弱,但传播力增强,老年人、有基础疾病人群等高风险人群感染后仍可能出现重症,他建议医疗机构做好以下准备:
- 加强发热门诊建设,扩容医疗资源
- 优化分级诊疗方案,合理分流患者
- 加强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和人员培训
- 做好药品和医疗物资保障
- 完善应急预案,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
经济与社会影响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.9%,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下降8.4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.9%,批发和零售业下降2.1%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48.0%,比上月下降1.2个百分点,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。
线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,1-11月份,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,同比增长4.2%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,增长6.4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.1%;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,吃类、穿类、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.1%、3.4%和6.1%。
国际比较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,全球上周(12月5日-11日)新增确诊病例约330万例,新增死亡病例约9700例,从地区分布看,西太平洋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最多,约占全球总数的46%;其次是欧洲地区,约占28%;美洲地区约占13%。
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,俄罗斯上周新增确诊病例12.4万例,新增死亡病例384例;蒙古新增确诊病例156例,无新增死亡病例;哈萨克斯坦新增确诊病例782例,新增死亡病例2例;印度新增确诊病例4463例,新增死亡病例23例;越南新增确诊病例1035例,新增死亡病例1例;缅甸新增确诊病例58例,无新增死亡病例。
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,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专家预计,短期内感染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,但重症率和病死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,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应放在保护脆弱人群、加强医疗资源准备、推进疫苗接种和做好科普宣传等方面。
公众无需过度恐慌,但也要保持警惕,做好个人防护,特别是保护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,相信在科学防控、精准施策的方针指导下,我们能够平稳度过疫情高峰,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