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作文网

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关系,新冠疫情期间的中美关系

数据与影响分析

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,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冲击,也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,尤其是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,本文将基于公开数据,分析疫情期间中美两国的疫情发展情况,并探讨疫情如何塑造和改变两国关系。

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关系,新冠疫情期间的中美关系-图1

中美疫情数据对比

美国疫情数据

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的数据,截至2022年7月15日,美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8900万例,占全国人口的约27%,2022年1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,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曾达到惊人的1,137,152例(2022年1月10日数据),创下全球单一国家单日新增最高纪录。

死亡病例方面,截至2022年7月,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02万例,死亡率约为1.15%,2021年1月是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,单月死亡病例高达95,235例,按年龄段划分,65岁及以上人群占死亡总数的75%以上。

疫苗接种方面,截至2022年7月,美国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人口比例约为67%,接种至少一剂的比例为77%,疫苗分配存在明显地域差异,东北部各州接种率普遍高于南部各州15-20个百分点。

中国疫情数据

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7月15日,中国大陆地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6,176例,仅为美国的约0.25%,单日新增最高纪录出现在2022年4月13日,为29,317例,主要来自上海疫情暴发。

死亡病例方面,中国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,226例,死亡率约为2.31%,明显高于美国,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疫情数据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:2020年初武汉疫情后,全国疫情长期保持低水平,直到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多地局部暴发。

疫苗接种方面,截至2022年7月,中国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人数超过12亿,全程接种率达到89.7%,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也超过85%,中国主要使用国产灭活疫苗,包括国药和科兴两种产品。

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具体影响

贸易与供应链

疫情期间,中美贸易额却逆势增长,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,202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7556亿美元,同比增长28.7%,中国对美国出口5761亿美元,增长27.5%;自美国进口1795亿美元,增长32.7%,医疗物资贸易尤为突出,2020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口罩约394亿只,外科手套约8亿双,防护服约6.5亿套。

供应链中断问题严重,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1年第三季度,美国制造业供应链交付时间中位数达到92天,比2019年同期延长了近一个月,约60%的美国制造商报告称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延迟是主要生产瓶颈。

科技与知识产权

疫情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,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(BIS)数据显示,2020-2021年间,美国将超过100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,其中约30%与生物医药领域相关,中国科技企业在美国的专利申请量从2019年的18,792件下降到2021年的15,586件,降幅达17%。

在疫苗研发方面,美国辉瑞和莫德纳的mRNA疫苗与中国科兴、国药的灭活疫苗形成了技术路线竞争,根据Airfinity公司数据,截至2022年7月,美国疫苗出口约8.5亿剂,中国出口约22亿剂,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。

外交与舆论

疫情外交成为中美关系新战场,根据美国国务院数据,2020-2021年间,美国向6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1.2亿剂疫苗援助,而中国外交部宣布向超过120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,在联合国大会关于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投票中,中美立场多次出现明显分歧。

舆论战也日趋激烈,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调查显示,美国民众对华负面看法达到89%的历史新高,而中国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数据显示,中国民众对美国好感度降至32%的历史低点,社交媒体分析公司Graphika报告指出,2020-2021年间,涉及"新冠病毒起源"的中英文争议内容增长超过400%。

典型案例分析:2021年Delta变异株时期

2021年夏季,Delta变异株引发全球新一波疫情高峰,中美两国应对策略形成鲜明对比:

美国方面,CDC数据显示,2021年8月1日至9月15日期间,美国新增确诊病例约780万例,日均新增超过16万例,住院人数从约4.5万人激增至10.3万人,ICU占用率在南部多州超过90%,这一时期,美国死亡病例约6.8万例,占全年死亡总数的约15%。

中国方面,同一时期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,287例,主要来自南京、扬州和郑州三地的局部暴发,中国采取了严格的"动态清零"策略,南京疫情在发现后35天内得到控制,共报告确诊病例235例;扬州疫情持续39天,累计确诊570例,期间全国无死亡病例报告。

经济影响方面,美国2021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2.3%(年化率),比预期低1.2个百分点,美联储认为Delta变异株是主要拖累因素,中国同期GDP同比增长4.9%,较第二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,但消费和服务业受冲击明显,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2.5%的低点。

长期影响与未来展望

经济脱钩加速

疫情强化了中美经济部分脱钩趋势,美国普查局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为17.9%,较2017年的21.6%明显下降,美国对华直接投资(FDI)从2019年的130亿美元降至2021年的82亿美元,中国商务部数据则显示,美国对华投资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例从2019年的6.1%降至2021年的4.3%。

全球治理分歧

在全球卫生治理方面,中美贡献方式差异明显,根据WHO数据,美国是WHO最大单一捐助国,2020-2021年承诺捐款约11.5亿美元;中国则通过双边渠道提供援助,宣布向WHO"新冠疫苗实施计划"(COVAX)捐赠1亿美元,同时直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约22亿剂疫苗。

科技竞争新领域

生物科技成为中美竞争新前沿,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(NSF)数据显示,2021年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达1,250亿美元,同比增长12%;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则显示,中国同期相关研发投入约1,050亿元人民币(约合160亿美元),同比增长18%,在mRNA技术、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,两国专利竞争日趋激烈。

新冠疫情作为本世纪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,不仅考验了各国的治理能力,也重塑了国际关系格局,中美两国在疫情数据、应对策略和全球影响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,这些差异反映并强化了两国在价值观、发展模式和国际角色上的深层次分歧,疫情的长尾效应将继续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,而如何从对抗走向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,将是两国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